十年了,Apple Watch 还是最优解?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我之前那篇写 Apple Watch 的文里面就说过,在电子产品领域这块,重要的是个人体验,其次才是品牌带来的增益,只要带着这个主旨去客观的讨论产品,那大家说的话一定不是千篇一律的:“苹果大于所有”、“华为是最好的!”这类发言。
21 年的时候写文的时候,我带的是 S5,这块表是我的第一块Apple Watch,购买的时候 2800+,我卖出的时候,卖了 1000 元。当时已经是伊拉克成色,表盘上全是划痕,表框上也已经掉漆严重,但是功能依旧没问题,只是电池不行了。
后来 S7 发售的时候,我老婆给我了一个惊喜,买了 S7,这块表一带又是三年,到了今年,换到了 S10。如果说 S5 的时候,我是个第一次体验 Apple Watch 的新用户,那我现在应该也算是有点经验的老玩家了,不得不让人感叹时光飞逝啊。
就像是现在的我对写文的日渐熟练,Apple Watch 在朝着像一块传统意义上的手表这件事也更加接近了,当然,除了续航。
在讨论 Apple Watch 的时候,绕不开的话题一定是续航,在经历了十年的迭代,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领军者,S10 依然没有突破 48 小时的大关,有些朋友可能说:哎呀我用了五六年了,早就习惯了这种天天充电的方式了,洗澡的时候就能充满了。然后国行的 S10 就砍掉了快充,原先一个小时就能充满电,现在需要两个小时,作为自适应了四五年老用户来说,可能还是能自适应的,比如我。
S10 相比较 S7,在外观上,用了亮铝,表盘打了一点点,边框进一步缩窄,整体的厚度减少,而且轻了一点点,第一次戴上的时候,确实感觉比 S7 舒服一些,底部的陶瓷传感器部分现在也变成铝合金,这个地方也许也是为了减轻重量做出的取舍,实际上的体验和之前的陶瓷是没什么区别的。
现在市面上各个品牌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智能手表、手环,品类数不胜数,我虽然一直关注着这块新闻,但实际上了解的不多,苹果在这么多年奉行的一种商业逻辑始终是,在手机、平板、手表、头戴、耳机、电脑等这些电子产品线路上保持一种产品构型,然后通过不同的硬件版本来区分受众群体,在软件生态完全一致,通过硬件的区别来提升用户体验。
这种产品思路和商业模式有点钻牛角尖,挤牙膏式的更新方式好像和其他所有品牌的百花齐放格格不入。就像是一个倔强的老头,这种对自己产品的极度自信的傲慢很难去表述好或坏,现如今手机的形态从曲面到折叠,各个厂商早就在这个赛道卷出花了,苹果依然保持直板机打天下,甚至基础款的 16 依然是 60hz,都 4202 年了,竟然还有五千块的 60hz。
扯远了,但是依然没有挡住苹果的销量名列前茅,现在国内市场已经不是苹果一家独大,小米华为已经分摊了不少市场份额,在软件生态这块鸿蒙和小米都在努力追赶。
但是,追上了吗?
我不知道,锁在苹果生态里的我,就像是谈了一个十几年的女朋友,相处的不好也不坏,但是没啥精力再去接触新的感情了,那能咋办嘛,还能分咋滴。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应该追溯到十年前的我第一次摸到 iPhone4s,和它比较的是我打工挣来的一块不知道什么系统的杂牌类安卓机,震撼程度不亚于我的小米手环 5 换成 Apple watchS5。
Apple Watch 作为苹果生态里最贴身的设备,位置应该是手机的延伸,现在大家都在做 all-in-one 的思路,手机作为一个核心终端,虽然兼备娱乐生活,但是工作上还得再 pc 或者 mac 上敲敲打打,所有产品的思路都是在向不拿起手机只靠一个电脑就能解决所有事情,毕竟当下社会,靠电脑办公的牛马基数还是非常大的。
就像我之前说的,Apple Watch 仅仅靠一个消息提醒就已经让我少拿起了手机,在手机镜像这个功能上线 mac 之后,我几乎不会再拿起手机,点外卖也可以通过 mac 完成。
Apple Watch 对于今年的我来说,它更像是一个手表了。
那作为一个智能手表,在2024 年,是最优解吗?很明显不是的。我在上面的表述中不断提到,AW是一个生态的边缘,毕竟没有iPhone,AW 甚至完全无法使用,这就和苹果固执的傲慢是一个道理,他甚至不屑于开发兼容别的系统的 AW app,把它完全锁死在苹果生态内。
这种小气或者说狭隘的想法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苹果怕 AW 离开了自己的牢笼就会飞走的青鸟,怕别人接触它,改变它,它就该像我想的这样。
贯彻自我的想法当然值得尊重,但是有容乃大才是取胜之道。
以上观点均属个人想法,天马行空的想法在翻以前写的小文的是想到的,大家就当是茶余饭后划水时的消遣,和 21 年不同的是,这种全是字儿的文章你还有耐心看到这里吗?
 
Loading...

© TianXiYou 2024-2025